很多创业者要么把写商业计划书想的太简单,要么就是想得太难,很少有创业者去实实在在地了解商业计划书的写法和内在逻辑。
所以很多创业者在阐述自己的创业计划时有些“隔靴搔痒”,那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不外乎两点:要么就是对项目本身的发展逻辑没有想通透,要么就是没能将清晰的战略通过简洁的书面材料有效地传达,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
写计划书的目的是融资,而商业计划书本质上是和投资人的一种沟通方式。
所以融资之前和写计划书之前,对投资人的工作有个充分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对投资人(特别是专业投资人)这个人群的职业习惯,行为习惯和知识结构等理解有偏差的话,写出来的计划书,包括后面的路演方式,演讲策略等都会出现重大失误,进而导致融资失败。
创业者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是喜欢用一种教导式的自大口吻去写计划书,去跟投资人讲话,潜意识里是觉得我自己很牛逼,我的项目很牛逼,而把投资人当小学生!这种心态下,写出的计划书会自然而然地透露出装腔作势的口吻。这种姿态往往会引起投资人的反感,特别是你的PPT和演讲并无太多实质性内容的时候,常常会让他们早早产生抗拒心理,继而失去看(听)下去的耐心。
事实是,投资人都是你所在行业的人精(如果他们不熟悉你的行业,往往都不会给你讲的机会,因为投资的规则之一就是不投不熟悉的领域) 。大多数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对项目会有一个标准化的考量,项目要考察哪些参数,每个参数的权重是多少,都有一个比较量化的标准。
举个例子:
用户数据,核心专利数量和质量,项目 模式的进入壁垒,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对手数量和市场占有情况,团队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等等,这些参数都是作为考评要素标准化了的。
即使是对创始人的考察,投资人除了听创业者的演讲,感受他们的创业激情外,也会对创业者的从业背景、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等作相关考察,得出一个评分。像徐小平- -样激情型的投资者并不多,凭几页BP和一番热情的演讲就打动投资人,也许在十年前实用,但现在的投资人越来越专业(拿BP骗钱的人太多,让他们的警惕性也提高了),要求越来越高,项目方也需要做更加专业和充分的准备工作。
总之,在对投资人有所了解之前,按主观臆想写出的商业计划书,创业者所展现的,不一定是投资人所愿意看到的。我们需要对照投资人的考量标准做一份详略得当的计划书, 快速地让投资人理解你的项目,并做出专业判断。这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要做出一份详略得当的计划书,需要对投资人的职业习惯有个了解。我见过的投资人的工作状态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忙。
很多投行的投资人每天都要阅览大量的项目,不是在考察项目的路上,就是在讨论和筛选项目,日程表往往以分钟计算。可以想象,当你把计划书写成几万字,几十页厚的一个文字报告时,投资人看到是什么样的感受?
所以请抛弃你的错误观念:计划书越厚越好。创业者认为计划书越厚显得项目越充实,工作准备越充分。百度推广里那些咨询公司为了多赚钱也是这么干的。而实际上,在表述清楚的情况下,尽量简洁明了的计划书是投资人乐于见到的。
技巧:简明扼要。能用图片表示的内容不用表格表示,能用表格表述的尽量不要用文字。能用PPT展示尽量不要用WORD。
上面已经说过了,投资人时间有限。图片或者示意图配合少量的说明文字,能够让投资人快速理解你的项目,数据可以做成柱状图和表格,方便投资人对比。这样的商业计划书PPT,即使不能让投资人给你投钱,但至少会赢得投资人的第一印象分,因为你没有浪费别人的时间。
精简的商业计划书应该控制在1-2页之内,内容涉及公司愿景、产品、团队(地点和联系方式)、牵引力、市场规模、最少财务等等。
用PPT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用来演示,方便多人在幻灯片前讨论。Word文本在演示上存在天生的缺陷,只能打印多份,然后大家埋头各自看各的。
问题是写多容易,写简练反而很难。创业者在讲自己的项目时,似乎总有千言万语。这里其实就体现了写商业计划书这种文本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往往是咨询师的特长,而普通创业者,需要在反复地路演和与投资人的沟通中学习得来。
找到你项目里最吸引投资人的那一个点,粗放在摘要里重点描述。
你要明白你的项目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最闪亮的那一点在哪里,并保证投资人在一分钟之内看到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摘要里重点表述。
如果你的团队里有几个BAT的中层以上人员,互联网圈小有名气,你应该把团队介绍放在前面。如果你的是一个硬件项目 ,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简单的开场白后,单刀直入描述你的技术和实验数据,则是更好的选择。
简历介绍,国外名校留学过,写出来,十年前这一招融资很管用。
没有海归光环,也不要灰心,如果你有相关行业的历练,段位比较高,也会给你加分的。毕竟在BAT这些公司干过高管的人,行业嗅觉和能力不-定比海归差。他们的知识架构也更加具有实操性。以上两点现在的效果也有所降低,原因是现在的创业者越来越精明了,海外经历随口就编,海外野鸡大学搞了一个毕业证就说自己是名校毕业的,在BAT干过一年实习生小组长就在投资人面前说我是BAT管理层出来的。
这样的事儿出过几次后,投资人显得更加审慎了。他们不但要知道你在哪儿留过学,在什么公司干过,更加想知道你学的怎么样,干出过什么成绩。
比如过去的能查到的工作业绩能给你的能力加成。所以,如果有能体现你能力的工作履历,一定要重点描述,比如曾经在阿里巴巴开发某个内部项目,半年做到用户100万,收入过千万。
技术性项目,团队介绍方面,要着重描述自己的团队的科研实力。核心期刊发表量,发明专利等等。
互联网项目,要简明扼要地介绍你的创新点和商业模式。你的项目是基于什么问题(痛点)引伸出来的,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基于解决方案做出来的产品反馈如何?这是投资人审核项目的一个逻辑闭环。
落脚点是数据。数据是说服投资人最有力的武器,他们可能对你描述的技术表示怀疑,但数据可以让他们闭嘴。精明的创业者会用精益创业的理念搞出一一个1.0版本,通过访问量、销量快速验证他们的想法。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极小的资金投入和团队的劳务实现。这些最初的数据沉淀比你的完整版产品和滔滔不绝的前景描述管用。(说个题外话, 如果你的项目只是停留在BP上,在没有主角光环加持的情况下,其实融资很难的。)
对于一些不能快速商业化验证的项目(比如医疗类硬件技术产品),则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权威的实验数据。
竞争者和策略描述,对自己和投资人诚实很重要。
这个绝对是一个创业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有想好如何击败你的竞争者,你的产品成功的几率是很低的。很多创业者的产品其实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幻想通过后期运营来实现脱颖而出,但这种想法如果不基于恰当的战略,在投资人面前会显得比较苍白无力。刻意规避竞争对手的存在也会给投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他们在投你的项目之前,肯定会对你的对手做充分的调研,然后再决定投你还是你的竞争......
在做市场分析时,很多创业者喜欢在这一块长篇累牍,实际上没有太大必要。这一块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你告诉投资人这一块蛋糕有多大,而是让投资人知道你了解你自己的项目市场份额有多大。对你项目感兴趣的投资机构,一定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市场了解的清清楚楚,如果他们不了解,他们根本就不会看你的项目。这一块,两三页就够了。
发展战略是考验一个CEO的能力的部分,一般的创业者会写出一个同质化的发展战略,但伟大的CEO在这块一定会惊到面对他的投资人。想象一下乔布斯在写苹果的发展战略的时候,会说我怎么建立销售渠道,我怎么搞促销提高知名度吗?
在讲融资以前,最好先表明你们团队目前的股权架构,这一点投资人是很关心的,有的时候,项目再好,股权架构不健康,投资人也是很怕去投的。比如那种5:5,4:3:3的股权架构;最好在投资人发难前,把股权或者控制权更加明确一些。
第一:你出让多少股份,要多少钱。
A/B轮的公司,有财务报表,估值相对容易些。可以通过财务测算来实现。天使轮的财务估算简单的算一下就可以了,如果你要做详细测算,算出来的结果,估计也没人信,你要证明结果正确也是很难,所以不要为自己挖坑。
种子、天使轮的项目,最主要还是基于市场容量来投。而且重点也是看人。
出让的股份比例不宜过高,不超过20%,并且最好跟投资人商量出让一部分投票权给CEO。为什么不要超过20%。因为现在的互联网项目,或者一些资本推动型项目, 上市前要经过种子、 天使、A轮、B轮、C轮、D轮、F轮六七轮甚至更多的融资次数。如果每次出让20%,即使你开始拥有100%股权,六轮后也不能保持34%的相对控股地位,那时公司会因为股权分散限于危险境地(另外一个方法是设计AB股来实现控制权的削弱)。
第二:你怎么花这笔钱
投资人也担心钱怎么花,需要对资金有一个把控力度,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资金使用计划,让投资人知道钱花在什么地方,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写好了商业计划书,只是融资的第一步。通常,投资人看到商业计划书之后,可以对项目做出初步判断。如果感兴趣,就愿意和创业团队见面沟通,通常是和CEO直接沟通,这种见面沟通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项目路演。
其中每一个阶段的融资,投资人看的重点都有所不同。比如天使轮更多是看人—A轮着重是看数据-B轮着重看收入-上市或并购(A股着重看利润、科创板着重看市值),这个也是我们“市值融资”课程中有讲到的一个知识点。
如果有兴趣的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或者对融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进入市值融资课堂进行了解。也可以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向华太资本的市值管理顾问进行相关融资的咨询。
华太资本市值顾问
随时为您的每个咨询服务
微信号 :huataiziben
联系方式:13302849879
华太赋兴资本是“市值裂变系统”创始人符勇先生在2013年创立,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集咨询、商学、投资为一体的科创型企业市值赋能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投资、融资、并购、上市、市值管理、顶层设计等服务;为产业提供产业体系设计、金融整体解决方案;为地方政府产业加速器、双创生态孵化基地、科创综合体、人才孵化基地、科技产业园区、产业基金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